埃及哈利利市集

--

走進一千零一夜的魔幻場景,阿拉伯文化的新舊交接之地

14世紀時歐、亞、非的貿易據點,位於開羅的心臟地帶

哈利利市集位於開羅舊城區,靠近薩拉丁城堡,在10世紀以前原本是封閉的地方城市,作為讓商隊停留休息之處。直到14世紀後,當時的統治者馬穆克蘇丹國王(Mamluk, 1250–1517)將國家行政當局遷出城外,這片原本在墓園區平地起建的小城市,因為它四通八達的地理優勢,逐漸轉變為繁忙的商業和文化中心。

走在哈利利的街道上,會油然產生歷史與現代新舊混雜之感,這是由於過去歷經數代統治者不斷拆除與重建城牆的累積成果。為了有利於街道的發展,以石牆結構代替流動的街頭攤商,層層疊疊的修建,也就形成了如今一棟棟的商店,一扇扇門窗互相緊鄰著的景象,如同迷宮般延伸的街道。一轉眼,彷彿走進東方主義的阿拉伯油畫中,畫裡的石牆,總是可以在某個轉角、或是不知名的巷子裡找到些蛛絲馬跡。

A Carpet Seller in Cairo by Charles Robertson (1844–1891)

從清晨到日落的不夜城,充滿混亂與生命力的場所

哈利利市集白天與夜晚各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。如果你是喜歡清靜的旅人,建議可以白天的時候造訪,漫步於人煙稀少的街道,好好欣賞中世紀的建築古蹟,或是走訪鄰近的侯賽因廣場(Midan al-Hussein & Around),這裡是埃及當地重要的節慶場地,平時可以看到一些街頭音樂家的表演,也有許多咖啡館與餐廳可選擇。

傍晚時分,當清真寺響起穆斯林一天當中的第五次禱告,對許多埃及當地人來說,夜晚才正是一天的開始呢!避開白天的熱風與太陽,下午四五點才是埃及當地人出門活動的時間。男人們穿著白色的亞麻長袍在咖啡館裡抽水煙聊天,吞雲吐霧的對話中不時傳出陣陣笑聲,而女人們則全身包緊緊,身上穿戴著金銀飾品,玲玲瓏瓏地走過你身旁,上街採買生活用品。

來到哈利利,除了買紀念品外,最重要的是,一定要打開你的五感去體驗這大雜燴的感覺。聽聽此起彼落的叫賣聲,熱情的招呼過路客進他的店裡逛一逛,每位老闆都保證說他店裡的東西獨一無二;聞聞香料所散發出來的味道,紅色辣椒粉、黃色薑黃粉、綠色咖哩粉,那黑色呢?再看看那大大小小的阿拉伯神燈,每個馬賽克拼貼看似雷同卻又都不盡相同,燈裡的精靈在黑暗中召喚著你,成為祂的新主人。或是,觸摸看看那花樣繁雜的波斯地毯,感受一下棉花、絲線與羊毛混紡在手中的觸感。織品店的老闆甚至會拿出打火機,對著柔軟的圍巾一角給它燒下去,告訴你這才是真金不怕火煉的純正100%埃及棉。走累了,吃一口剛出爐、頂在小販頭上的烤餅;或是來一杯埃及紅茶,小販將茶葉丟進杯子裡,用熱水一沖,加幾片薄荷葉,放在紅銅小盤上端到眼前,喝完再逛!

如何能在熱鬧的市集中,同時體驗逛街樂趣,又能買到喜歡的物件?

身處在這樣的異國市集,有時候現場狀況可能會很混亂。以下分享幾個逛市集可能會遇到的狀況,以及分享幾個逛市集的小撇步:

  1. 先大略逛過一遍,對走過的路線有概略印象
    哈利利市集區域廣大、街道複雜,其實販賣的東西大同小異,可以先鎖定主要大街先大概看一遍,這過程中,我通常已針對幾個看中的物件,詢價但不殺價,多比較幾間店家。
  2. 遇到強迫推銷時,一定要堅定拒絕
    剛開始逛時,用很走馬看花、隨便看看的態度。一但展現出興趣,熱情的店家可能會纏著你不放,這時一定要很直白地拒絕對方。不過也有苦肉計,尤其是面對小孩子,看到他們的眼睛,我就心軟啦,只能快快走過。
  3. 認真要買時再認真殺價,三折起跳喊價
    真的喜歡時,大多會從三折開始殺價,議價到一個程度,可以故作離開,觀察一下店家的反應,有時候對方會心急的降價,最後成交的價格大約落在三~五折之間都是很正常的。
  4. 美元小鈔最好用
    出發前不用特別換埃鎊,現場都可用美元小鈔換成埃鎊找零,店家對外國觀光客通常也以美元來開價。建議多換一些小額美鈔(5、10、20美元)我通常會把埃鎊零錢用在沿途的吃吃喝喝上,咖啡、飲料等把它花掉。
  5. 各憑本事,開心就好
    雖說店家販售的商品大同小異,不過俗話說過了這個村,沒了那個店。有些東西還是有質感與樣式差異的,不見得能在下一個地方找到。也不用鐵了心的一定要買到最便宜的價格,重點是有挖到寶,開心就好。

值得拜訪的咖啡館與餐廳

El-Fishawy老咖啡館,這張照片是少數拍到人較少的角落©WanYuChen

逛累了,不妨去哈利利市集裡歷史有名的老咖啡館 El-Fishawy 坐坐,這間自1773年開業以來(剛好在拿破崙進攻埃及的前一年),是本地最古老的咖啡館之ㄧ。至今承傳到第七代,牆上掛著許許多埃及政商名流、文人雅士的黑白照片。這間咖啡館當地人也暱稱為「鏡子咖啡館」Cafe of Mirrors,店裡方方面面的牆上都掛滿了鏡子,裝飾著伊斯蘭幾何壁磚。坐在裡面除了可以欣賞它華麗的內部裝潢,透過鏡子觀察鄰桌的互動也挺有意思。夜晚時的咖啡館可說是人聲鼎沸,難得可以擠進一張空位。等你喝完了手中這杯茶,服務生會“很友善”的來提醒你該結帳嘍,門外還有一堆人等著排隊進門呢!

El-Fishawy
Midan Hussein, Cairo 11511 Egypt
+20 2 2590 6755

Naguib Mahfouz Cafe
Naguib Mahfouz Cafe. ©WanYuChen

若是想要品嚐道地的埃及料理,推薦來Naguib Mahfouz Cafe。這間餐廳以埃及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納吉布·馬哈福茲(Naguib Mahfouz)為名,是他生前最喜愛來的餐廳。餐廳內部有漂亮的花瓣穹頂,料理更是每一道都令人驚艷。當地的飲食文化深受希臘、土耳其、敘利亞、黎巴嫩等地中海國家的影響。在他們的菜色中,常見的有用小牛肉或羔羊剁成肉末佐香料的烤肉串(Kofta);顏色炸得金黃酥脆的烤魚配飯;有青椒、櫛瓜、茄子和麵皮香味,類似燉飯的蔬菜鑲飯(Mahshi);還有外觀是濃綠黏稠的錦葵湯(Mouloukhiya),別被它的顏色給嚇到了,用尼羅河兩岸盛產的菜葉做基底,加入羊肉、雞肉、黃油、大蒜等碎末一起熬煮,這一口湯喝下肚,胃都暖暖的。當然,也要品嘗一下傳統名菜烤乳鴿(Hamaam),是當地人結婚宴席必吃的料理,製作方式是將麥子、大米、碎羊肝等填充入肚,用炭火爐烤後,皮脆而肉質細軟。

烏德琴(Oud)與非洲鈴鼓(Pandeiro)是阿拉伯傳統音樂表演中常見的組合 ©WanYuChen

另一個值得來這用餐的理由是,則是可以看到Naguib Mahfouz Cafe不定期精心安排的傳統阿拉伯音樂的表演。上圖所見長得圓圓的是烏德琴(Oud),烏德琴的歷史淵遠,是中東及非洲很常見的弦樂器,被視為是吉他的前身之一。而據說中國的琵琶也是由烏德琴演變而來,於元朝初期傳入中國,現在仍流傳於新疆的維吾爾族中。

傳統的阿拉伯音樂,旋律簡單卻帶著隨性的變奏,令人百聽不厭。主唱者像吟遊詩人一般,吟唱著不斷重複的主旋律,漸漸加入鼓聲、琴聲、鈴聲、笛聲等,每加入一個樂器,主旋律便會產生新的變化,逐漸增加即興的節奏感。鈴鼓在樂師的手中不斷揮舞,不時會突然迸出一連串“蹦、喀嚓、蹦”的鏗鏘鼓聲,有時也會加入舞者帶領,與觀眾一同互動對唱,流暢明快的動感節奏讓人忍不住跟著一起拍手、吹口哨。厲害的樂師憑著一把烏德琴,便能讓全場沸騰。

Naguib Mahfouz Cafe
5 El Baddistan Lane Khan el-Khalili, Cairo 11511 Egypt
+20 2 590 3788

--

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