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離文明-聖安東尼修道院

--

紅海群山裡的沙漠綠洲,遺世而獨立的心靈避護所

埃及除了金字塔與宏偉華麗的神殿外,這座位於沙漠荒蕪中的修道院,有什麼特別之處?

全世界最古老的修道院之一

聖安東尼修道院(Monastery of St. Anthony)位於埃及開羅東南方約334公里,隱藏在紅海沙漠群山之間,是聖安東尼的追隨者於西元四世紀後所建。過去曾數度淪陷於沙漠民族手中,也曾是戰亂時期流亡僧侶的避難所。最初聖安東尼的修行地,在修道院後方的庇斯比爾(Mt. Pispir)山上,某個荒廢多年的軍用堡壘。現在眼前所見的規模,已逐漸隨著時間的洪流,在沙漠中獨自發展成一個自給自足的村落。

瞭望塔、高梯和細小的窗戶,過去是為了抵禦沙漠民族的攻擊 ©WanYuChen

保存完好的科普特藝術壁畫

主教堂內部一角,牆上描繪著耶穌十二門徒 ©WanYuChen

科普特藝術(Coptic art)是西元3世紀~12世紀之間,早期希臘語、埃及語系的基督徒所使用的視覺藝術,曾廣泛應用於石雕、木雕、紡織品或壁畫上,主題或靈感來源常取自於希臘和埃及神話,有時則會根據基督教信仰而進行修改,可以說是兩種文化的特殊混合體。修道院中的壁畫,長年以來被煙薰、油灰所掩蓋,直到1996年,由美國與埃及共同合作啟動修復計畫,而這也歸功於沙漠氣候乾燥,文物不容易氧化,這才能還原了牆壁裡這些彩色柔和的壁畫。壁畫的年代最早可追朔到7~8世紀,為學者提供了早期基督教在地中海東部地區極其珍貴的研究資料。

天使被描繪在拱門下方,後面則是殉道的烈士 ©WanYuChen

參觀主教堂裡的壁畫,可以發現科普特藝術的特色在於人物描繪輪廓簡單,不追求寫實的視角或細節,頭部比例較身體來得大,臉部也特意放大眼睛與耳朵的比例,象徵著與上帝的精神關係,以及對祈禱的虔誠。牆上的聖像下方,有一些類似家徽般的圖騰及文字,這些是過去的拜訪者及奉獻者所寫下的祝禱文。文字內容有阿拉伯語、亞美尼亞語、希臘語、拉丁語、俄語等等,見證著這座修道院淵遠的歷史。

被群眾環繞的耶穌 © WanYuChen

誰是聖安東尼?為何選擇隱修生活?

沙漠教父聖安東尼 ©WanYuChen

聖安東尼(St. Anthony,西元251–356年)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埃及教父,原先生長在富有的基督教家庭,早年父母相繼去世,因受到耶穌捨己救人的信念所啟發,將龐大的遺產部分交予妹妹,變賣救濟窮人後,便開始了決志修行的生活。

從古至今,為了宗教、抑或逃離戰亂的緣由,修行人士不勝煩舉,聖安東尼並非歷史上第一個選擇遠離人群的修道士,但卻是第一位因為苦修而出名的。當時的修行者,大多選擇在家鄉附近獨自修行,而他卻深入沙漠完全與世隔絕,期間禁食、禁肉、禁慾,每天只吃一餐。長年深居堡壘,他的朋友們擔心他的安危,在第25年前往探望,他們以為會看見一位殘弱的老人,然而他們見到聖安東尼的樣貌,卻比25年前更平靜健康。這件事引起了廣大的關注與迴響,吸引了眾多人跟隨他的腳步來到沙漠中修行。

山壁刻鑿而成教堂裡,彩繪玻璃上描繪著天使預告耶穌復活的消息

以現代人的角度,或許很難去想像,為何這樣嚴厲的苦修生活,在當時卻能夠吸引這麼多信徒?為何一定要深入沙漠?而這樣苦修的意義是什麼?

我們需要去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,以及沙漠曠野對於修行者的意義。四世紀時期,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剛開始得到發展與宣揚,早在聖經的故事裡,便記載了以色列人流浪曠野的經歷,他們歷經貧困、飢渴、炎熱與酷寒的折磨。在耶穌的生平中,曠野也佔了即重要的地位,耶穌被聖靈引領到曠野,並接受魔鬼的試探。基於這些背景故事,不難理解對於基督徒來說,曠野是充滿試煉與考驗之地。若要發動屬靈的爭戰,進入曠野是更能具體面對撒旦、貼近神的途徑之一。

熱風徐徐吹佛下,寧靜的街道 ©WanYuChen

修道士們的曠野日常

過去的苦修主義主張靈魂與肉體是分開的,應當盡量把時間花在靈魂上,而非照顧肉體。聖安東尼當時每日的操練有三件事:

  • 對付肉體:減少進食和睡眠,保持神智清醒。每日黃昏後才進食一次,有時甚至3、4天才進食,主要的食物來源是麵包和水。由他的朋友每年分兩次,把半年份所需的麵包送給他。
  • 對付罪惡:去除對權力、物慾、情慾等誘惑,接受魔鬼的試探。據文獻記載,在聖安東尼的苦修過程中,撒旦常來攪擾,在沙漠中遇見撒旦的次數還多過於遇見神。
  • 對付孤獨:觀察自己的心思意念,面對自己的黑暗面。在這一條獨自前行的修行道路上,學習獨處。
最初發現的水源地及沙漠花園 ©WanYuChen

現在居住在修道院裡的基督徒,他們遵崇聖安東尼的精神,但基於安全與群體生活的考量,不執行過去像苦行僧那般嚴厲的生活方式。整個村落的規模大致有房舍、花園、磨坊、烘焙坊和五座教堂,提供信徒一個可以靜修、組織活動、接待參訪的地方。修道院後方還保留著最初發現的地下水脈,這樣一道細小的泉水,幾世紀以來涓涓不息,讓人們能夠灌溉出一片綠洲。鬱鬱蔥蔥的花園裡,種植著葡萄、無花果、橄欖與椰棗樹等,都是些適合在沙漠氣候中生長的作物。這些植物和生活在這的人們,跟那一方泉水一樣,微小的生命在此存在,謙虛而悠長。

--

--